本來對 twitter 這樣的服務有一點反感, 但是經過一天的試用之後, 嘗試的找到比較積極正面的意義.
就如同人們在真實世界寫作的層級一樣, 如果blog對應到日記本的話, twitter 對應到的應該就是雜記簿,或是便條紙, 用來寫下一些大多數都沒用的資訊或是資料. 但是這些資料是一個作者的必經過程. 沒有這些資料, 很難寫成一篇稍有意義的文章(article) 或是更正式一點的報告(report), 最後可能就會成為一本書籍(book).
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 人的腦袋很奇怪, 當堆滿東西的時候, 新的想法是不太容易跑出來. 但是當把這些垃圾寫出來的時候, 很奇怪的, 新的想法的創意就源源不絕的跑出來. 我想雜記簿, 便條紙或是twitter 應該就可以扮演這種角色--腦袋的延伸儲存裝置(external memory).
twitter的好處應該是分享, 以前這種雜記,都是非常個人化的(personal). 很少有人會把自己的思想半成品來出來跟別人分享. 可是這樣的服務卻是明白的告訴人們, 這樣的分享的好的, 更有助於想法(idea) 的成形, 從想法到理想(from idea to ideal)的距離可以加快. 也可以刺激別人的想法. 如果是一群有創意的夥伴(creative group), 這樣的概念就是創意的群體作戰, 比單打獨鬥的創意單體(unit), 更有機會產出成果. 如果這個團隊的成員組成是比較多元豐富的, 更容易產生梅迪西效應(The Medici Effect), 迸出更多的火花.
當然也可能大多數在twitter上的東西都是垃圾, 流水帳或是情緒發洩的內容, 沒有什麼營養, 就像現在大多數的blog 一樣. 而且因為 twitter的特色--分享, 也會是一種致命的缺點, 就是非常個人隱私的想法, 不會被寫出來 (除了少數怪胎, 這或許可以成為一種寫作風格), 這些東西甚至人們連寫都不敢寫下來, 甚至都不敢面對自己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
不過隨著書寫的習慣養成, 個人隱私的定義可能會越來越狹窄. 人就是這麼一種奇怪的生物. 當有人願意傾聽的時候, 就會什麼事情都跟別人講了. 而這些事情最好的親人朋友可能都不會說.
基本上我覺得有想法還是比較重要. 如果只是忙著寫 twitter, 卻沒有想法蹦出來. 這樣的人我想你的twitter 就留在自己的電腦上自己看吧 !
ps. 突然想到如果twitter 提供某則訊息(message) 可以寫成隱私的(private), 就大大的增加twitter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